T1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前的测试运行
更新时间:2025-11-14 点击次数:33次
T1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前的测试运行是确保仪器性能稳定、数据准确的关键步骤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*操作规范整理的标准化流程:
一、环境与仪器检查
1.环境条件确认
仪器需放置于稳定、无振动的工作台,避免阳光直射、气流干扰及强电磁场。
温度控制在10-35℃,湿度≤65%(部分高精度实验建议15-25℃),远离腐蚀性气体和灰尘。
2.电源要求
必须使用接地良好的稳压电源,避免电压波动或漏电风险。
3.样品室清洁
检查样品室是否清洁,无遮挡物或残留液体。
1.光源激活顺序
打开电源后,依次启动氘灯(紫外光源)和钨灯(可见光源),部分型号需通过软件控制光源切换。
2.预热时间
开机后需预热20-30分钟,使光源和电子系统达到热平衡。
3.自动校准
新型号仪器可能具备自动校准功能,预热后自动完成;旧型号需手动校准(如调零、调100%T)。
三、波长校准与基线校正
1.波长校准
紫外区(200-400 nm):使用钬玻璃标准滤光片,验证特征峰(如279.5 nm、365.0 nm)误差应小于±0.5 nm。
可见区(400-800 nm):采用镨钕滤光片校准,确保波长精度。
2.基线调整
以空白溶剂(如蒸馏水)为参比,进行透光率100%(A=0)和吸光度归零校准,消除背景噪声。
四、T1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色皿准备与样品装载
1.材质选择
紫外区必须使用石英比色皿,可见区可用玻璃比色皿。
2.清洁处理
石英皿需用1:1硝酸浸泡24小时,超纯水冲洗后无水乙醇擦拭;玻璃皿用洗涤剂清洗。
装样前用待测液润洗2-3次,避免残留干扰。
3.样品装载
液体装至比色皿2/3高度,避免溢出腐蚀仪器;固体样品需离心后取上清液测试。
五、参数设置与试运行
1.光谱带宽优化
根据样品特性调整带宽:精细分析(0.1-1 nm),快速扫描(2-5 nm)。
2.扫描模式选择
定量分析采用固定波长模式,定性分析则进行全波段扫描(200-800 nm),速度设为中速(200 nm/min)。
3.试运行验证
放入参比溶液和样品溶液,观察读数稳定性,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,相对标准偏差(RSD)应小于1%。
